近期,楊凌農科傳媒集團(原楊凌融媒體中心)《楊凌新聞》欄目對楊凌核盛輻照技術有限公司食品輻照保鮮技術進行專題采訪,陜西電視臺《晚間新聞站》和《第一新聞午間播報》、《楊凌發布》、《起點新聞》等多家媒體進行報道。
許多人一聽到核技術,很容易“談核色變”,而對于輻照滅菌這類的民用核技術很陌生。“輻照技術”是利用電離輻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產生的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效應,對產品進行加工處理,以達到消毒、滅菌、殺蟲、保鮮和改性等目的的一種處理技術。經過一定劑量電離輻射處理過的食品也被稱為“輻照食品”。如今,在楊凌,這項民用的核技術也正在逐步應用推廣。
近段時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陳勤正忙著帶領學生對剛完成輻照保鮮處理的彩色馬鈴薯進行功能因子分析實驗。陳勤告訴記者,鮮食和深加工的彩色馬鈴薯在市場很受歡迎,但在將產品推向市場的過程中,馬鈴薯的保鮮問題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陳勤:傳統上一般把馬鈴薯收獲以后儲存在窖里低溫儲藏,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它也有一個發芽的問題,發芽以后會產生一些毒素,影響我們食用。
經過市場調研,陳勤和他的彩色馬鈴薯育種團隊很快將目光聚焦到輻照保鮮技術領域,并與楊凌核盛輻照技術有限公司開展合作,通過輻照技術不但延長了保鮮期,而且未破壞馬鈴薯的營養成分。
我們經過一年多的實驗證明了它的保質期,在常溫下可以保存八個月還沒有發芽,我們分析他可能是抑制了馬鈴薯的呼吸作用,這樣也就延遲了它的發芽,同時對馬鈴薯的硬度和淀粉含量,對它的水分含量以及對它的花青素和氯煙酸以及VC的含量的影響都不是很大。
走進楊凌核盛輻照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加工車間,工人們正在將一箱箱收獲的馬鈴薯搬到傳輸裝置上,在常溫條件下通過傳輸裝置傳輸進輻射區進行輻照處理。
楊凌核盛輻照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蔚江濤博士:輻照技術它實現了微生物含量的下降,實現了抑制發芽處理,實現了呼吸強度的下降,但是后期根據我們使用的目的,我們還需要附加后期的貯藏保存的手段。
蔚江濤告訴記者,馬鈴薯傳統貯藏保鮮需要在專業冷庫進行,耗電成本較高。而通過輻照技術應用,一噸馬鈴薯的保鮮費用約在200-300元之間,大大節約了保鮮成本。
通過低劑量的輻照處理,可以把馬鈴薯放在接近常溫的15度~20度的空間,在6~12個月的貯藏期內,它的能耗降低是非常明顯的。一般的馬鈴薯未經過輻照處理,出庫之后它會快速從休眠期中活躍過來快速發芽,但是輻照處理之后,他從冷庫出來它不會再發芽。
據了解,食品輻照技術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使用,目前,已較成熟的應用于農副產品保鮮,藥品、醫療器械領域的滅菌處理以及高分子材料的輻照交聯,輻射誘變育種等領域。
食品輻照我們是用國家許可的設備產生的這個射線對產品進行輻照處理,它不會對產品帶來放射性污染,也不會使產品產生放射性,所以它不會有放射性的衛生安全問題。另外食品輻照的目的是殺蟲、抑制發芽產生毒素、消滅微生物,從根本角度來說它是提升了食品的安全性。
楊凌核盛輻照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楊凌核盛輻照”)位于陜西省國家級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孟楊路6號,是省屬國企中陜核工業集團下屬全資三級子公司。擁有目前國內最先進的10MeV大功率高能電子直線加速器、5MeV高頻高壓電子加速器(X射線輻照系統)和0.5MeV低能自屏蔽式電子加速器。公司專注于輻照滅菌、材料改性、輻照特色產品開發等輻照技術綜合研究與應用(包括中藥、植物提取物、食品、醫療用品、果蔬農副產品等輻照滅菌、殺蟲、保鮮技術服務,及材料功能化輻照改性、白酒輻照加速醇化、輻照工藝品研發制備等創新特色產品),致力于打造引領行業發展的輻照加工與技術綜合應用示范基地。
來源:楊凌發布